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测试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结合、互为促进的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作物营养机理与调控、微量元素与生态安全、微肥施用技术、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等。在四个方向都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成为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所拥有一支2000余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两院院士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研究员和副研究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0余名,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全所人员33%。
研究所为国家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建有首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学术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点和材料与化工领域专业型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点,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2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硕士2000余人,为国内外相关领域输送大量高端人才。
近十年来,面向过程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构建从基础到应用的科教产融通发展新模式,于2019年联合院内外相关优势科研力量,牵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介科学为核心,在低碳能源、战略资源、绿色化工、高端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NERCB)于1996年4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组建而成的高新技术研发实体。NERCB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生物技术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工程化研发,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并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
作为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B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生物技术(White Biotechnology)的整体发展。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并完成了国家中长期规划中工业生物技术部分的规划;在科技部的领导下,组织全国的专家完成了“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工业生物技术的项目建议、立项和启动工作;作为技术部门,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二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近百项,年科研经费近两千万元;在产业化方面,完成了果糖二磷酸、核苷酸、苹果酸、丙氨酸和多肽等多个项目的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国家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和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国内率先从事生物质资源代替化石资源和生物基化学品等生物制造的研究。NERCB真正起到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应有的引导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
NERCB建设十余年来,建立了生物催化多样性的研究平台、生物催化剂的快速改造技术平台、生物催化技术研究平台、生物分离工程新技术研究平台和生物催化系统集成平台等较完整的工业生物技术研究平台以及不同规模的中试线,已建成了较完善的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体系和研究团队,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NERCB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杜邦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国际大奖12项。
在开放服务方面,NERCB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科技优势,一如既往的与国内外的工业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为我国的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经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设,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和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是本室依托的研发基地。其作用是: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形成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实现肥料产品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促进肥料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吴礼树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博润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农业农村部肥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水溶肥国家标准制定专家 国家21世纪教材主编
国家科技进步奖终审专家 国家863项目专家
中国农化十强讲师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特聘专家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分会专委会副主任 农林卫视特聘专家
农资与市场、农资与营销,农资头条等特聘专家 华大易肥网商学院院长
……
专注研究植物营养、中、微量营养元素、类营养物质、功能性肥料36年,主编了《土壤肥料学》等高等教育指定教材,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近百篇,主持起草多项国家肥料标准,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多次获优秀科技论文奖及教学优秀质量奖等奖励,拥有多项包括美国专利在内的肥料方面的国内外专利,承担了肥料加工、植物营养、高级植物营养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课程的教学。
近十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在理论研究上首次在国际上阐明了硼营养与植物激素的关系,在应用研究上开发出多种国内领先的肥料产品,其中包括速溶高硼、螯合高铁、锌、钙、作物抗旱剂、抗寒剂及作物药害(农药及除草剂)缓解或消除剂等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杜昱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糖生物工程课题组组长;全军生物药制药与制剂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5 年来一直从事以糖生物学及糖工程研究为基础,探索寡糖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的生长代谢调节及其抗病机理。研究发展寡糖工程新技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研发寡糖药物、保健品、生物农药、 饲料添加剂及应用于安全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 检测新技术,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 项。
赵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硕导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阳澄湖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多糖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酶催化及其在功能寡糖的清洁化生产和规模化制备方面的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面上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和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在《JBiol Chem》《Inter J Biol Macromo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 余篇,申请专利8 项,授权 2 项。此外,还负责制订了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褐藻酸寡糖含量的检测”。2015 年被评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